华盛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入侵加拿大与火烧白宫美国历史上仅有一 [复制链接]

1#

说起美国白宫,朋友们可能没有不熟悉的。从年由爱尔兰建筑师设计修建完成,这栋白色建筑便成为美国历届总统的官邸和办公之处,说是美国国家象征也不为过。近年来更通过新闻媒体和电视电影为普罗大众所熟悉。

风光背后,白宫却有着一段被焚烧摧毁的难忘经历。而这,就发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被对手占领之后。

英美争端起:

如同历史上任何一个强国,美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8世纪末,北美13州从英国人手中取得了独立。美利坚建国新生带来的热情显然有些温度过高。刚刚脱离大英帝国的新生国家渴望对外贸易、对外扩张,他们同日不落帝国依然矛盾重重。

欧洲大陆,当时英国正忙着和战争天才拿破仑斗得焦头烂额,用以封锁法国的贸易禁运*策损害了美国商业船运利益。而且,日不落帝国无暇顾及北美剩余地盘,让美国人看到了机会。他们对邻居加拿大的领土萌发出浓厚兴趣。

(同法*作战的英国红衫*)

年6月,国务卿门罗(JamesMonroe)公开表示:“我们可能有必要侵入加拿大,不是把他们作为战争对象,而是给大家带来一个圆满解决手段。”

国会议员亨利克莱(HenryClay)声称,加拿大是美国唯一可以轻易攻击的英国领土,占领它将获得讨价还价的筹码,可以用此来强迫英国在海事问题上让步。

另一位国会议员约翰逊(RichardMentorJohnson)向国会致辞,说明美国北部不断发生的印第安人袭击据点行为绝大多数由加拿大暗中支持,他说:“战争已经开始......直到我看到英格兰被驱逐出北美,并将其领土并入美国之时,我才会心满意足。”

前总统杰斐逊(ThomasJefferson)更表示:“就我们的邻居魁北克来说,不过是一次*事远征的事,今年就能控制加拿大。这还会给我们攻打哈利法克斯经验,接下来就是最终把英格兰彻底赶出北美大陆!”

狂热躁动正在滋生,众多鹰派人士的言论占据了美国舆论上风,麦迪逊总统也受到影响。自从拿破仑手中廉价购买新路易斯安那大片领土以后(每英亩3美分),对英格兰占据的加拿大,以及西班牙领地佛罗里达,美国人希望用更强硬更麻利的手段来解决。

于是,新美国希望领土扩张,英帝国要求维持现状;新美国希望海上自由贸易,英帝国要求海权无可争议。两国自说自话,战争果然爆发。

(第四任美国总统,麦迪逊画像,他也是开国元勋之一)

进攻加拿大!

年6月18日,美国参众两院以59%、61%投票通过了对英国的宣战声明,这也是美国第一次向别国宣战。尽管英国人在稍早时候发出和解信号,但信息传递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所有加拿大公民和英国驻*已经收到正式警告:

“每一位将兵必须在履行职责时保持警惕,防止与敌人交流,并且逮捕任何涉嫌帮助美国之人。”

(自制略图,年开战后美*主要攻击方向)

美国方面,麦迪逊总统认为这是“第二次独立战争”,挥师北上将很容易夺取加拿大,然后可以从容坐下来和英国佬谈判。然而,年的美国正规*还不到人。国会想的简单,直接将*队扩大到人就能解决问题。可*队实际提供的报酬微薄,号称“自愿”的征兵不得人心。除了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些老将官,大多人新任指挥官没有从*经历,也缺乏指挥能力。至于民兵,总数倒拥有数十万之巨。只是他们对在家乡以外的任何地方战斗提不起多大兴趣。

(现代复原的19世纪早期美*风貌,实际上大多以民兵为主,达不到如此标准)

英国方面,世界第一的海*自然毋庸置疑。部署于北美的正规陆*也专业齐整训练有素,他们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让对手吃了大亏。但英国正规*数量仅有余人,需要防守加拿大多个据点,自然居于劣势。作为辅助的加拿大当地民兵很多来自过去的保皇*以及天主教徒,和美国新教徒格格不入,他们捍卫自己生活方式的意志很是坚定。英国还有土著印第安部落联盟为友*。因为英国对原住民采取放任*策,所以印第安人一般更敌视推崇扩张主义的美国*队。

(现代复原的19世纪早期英*,列队射击中。曾经的世界第一陆*)

英美战争很快在三个方向展开,加拿大边境、东海岸大西洋、南部个州纷纷燃起战火。

当美国赫尔将*(WilliamHull)率领多人(名正规*,1多民兵)踏上加拿大土地时,想象中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并未出现,美*如意算盘落了空。赫尔见状随即发布公告,命令所有英国臣民投降,否则“战争的恐怖和灾难将在你们面前徘徊。”

恐吓英国和加拿大人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帮助,倒是让居民们各自逃散,剩下的人也不肯帮助美*。糟糕的后勤状况一直困扰着赫尔,他的大炮拖车已经朽烂,而先前在底特律没有得到粮食供应,当地只出产肥皂和威士忌,总不能用这些东西填肚皮吧?美*士兵便一边迤逦前进一边怨声载道。苏族、梅诺米尼族印第安人不断神出*没袭扰美*补给线,还夺取了美国境内的麦基诺岛,不断传来的消息让美*士兵心怀危惧,担惊受怕。将领们也为是否继续进攻吵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赫尔只得选择放弃夺取的加拿大领土先退回底特律堡修整。

(与印第安部落结盟的英*)

英*指挥官布洛克(IsaacBrock)得知对方情形,立即攻向底特律。他采用心理战,用一封假信件误导美国人,在信里布洛克说自己已经得到名印第安战士增援,让其他部落都不用再来。实际上他手头仅仅只有印第安人,英*正规兵和加拿大民兵。为了让戏演得更逼真,布洛克还让民兵们穿上英*旧制服,在美国人视野中一会走出来一会躲进壕沟,伪装自己拥有数千正规*。疑兵之计相当成功,当美*看到对手可能是包括数千英*和印第安联*的巨大部队时,士气无以复加的低落下去。

布洛克不失时机写信给要塞里的美*指挥官赫尔:

“部队授权我要求你立即投降,交出底特律堡。一场灭绝式的战争并非我本意,但你必须意识到,一旦战端开启,我手下无数的印第安人将很快会失去控制。”

作为独立战争的老兵,赫尔竟然动摇了。他也许考虑岛自己的女儿和孙子也在堡垒之内,没人愿意孩子们被剥掉头皮。当英国人往底特律放了几炮,炸死仅仅7名美*后,赫尔匆匆宣布接受条件,投降了。

英*指挥官布洛克靠着谋略以2人受伤的微小代价赢得胜利,1名英*混合部队俘虏了多达名美*。这,就是美国入侵加拿大的荒诞一幕。

(底特律投降,英*以少数人迫使优势美*投降)

当然,美*没有轻易放弃,他们又发动了数次对加拿大的入侵,并且在年4月底攻占约克镇(今加拿大多伦多市)。美*一把火烧掉立法议会大楼和*府大楼,顺带缴获了约克议长的精致假发,有人干脆戏称剥了加拿大人“头皮”。他们还把上加拿大的议会席位给搬回美国,直到多年后才归还。士兵们哪里肯听约束,不仅抢劫平民和农户,也把报刊印刷厂的机器给毁了,有人甚至偷走图书馆许多书籍,难道怕行*途中太过无聊?

(油画,美*舰队掠夺加拿大约克/多伦多)

吃亏的英国人怎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双方在陆上海上交战不断,虽然规模不大,但冲突时刻没有停止。

目标——美国首都:

年4月,称雄欧洲的拿破仑在反法联*步步紧逼下被迫退位。英国人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桀骜不驯的“北美十三州”。

加拿大总督写信给英国海*道:

“鉴于美国*队在伊利湖北岸(多伦多)肆意破坏私人财产的不光彩行为,如果你继续与美国作战,可以判断这种方式是否可行。以报复措施为协助,可能会阻止敌人重复实施类似暴行。”

安大略省英*指挥层很快制定出报复计划。罗斯(RobertRoss)少将率领名英国正规*和海*陆战队出发(第4、21、44、85步兵团及1个皇家海*陆战队营、名殖民地海*陆战队、一个火箭分队、50名工兵、一些解放奴隶黑人)。他们许多来自刚刚结束的和法国争夺西班牙的半岛战争。皇家海*的制海权让他们乘战舰顺利靠近美国东海岸。在一系列备选目标中,罗斯少将选定了首都华盛顿。这里虽然比不得巴尔的摩、费城繁华,但“很可能产生更大的*治影响”。犹如现代斩首行动,英*登陆后将直扑美国首都。

(英*总指挥,罗斯少将。与拿破仑长期作战,是威灵顿公爵麾下猛将)

时任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有所准备,他将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一带新设为第10*区,任命温德将*(WilliamH.Winder)为指挥官。温德将*是马里兰州长的侄子,去年还当过英*的俘虏。见识过英国正规*的厉害,温德希望尽早召集民兵,以数量来压制敌人。事实早已证明,美国民兵在保护家乡时表现可圈可点。可他的提议遭到战争部长阿姆斯特朗(JohnArmstrong)反对。阿姆斯特朗认为,英国不大可能攻打美国首都,毕竟巴尔的摩这样的商业中心会更有吸引力。而且英*开始攻击以后再征召民兵也来得及,那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扰民麻烦。

(温德将*,美国历史上争论很大的人物)

既然无法先聚集人手,温德将*就四处视察堡垒和要塞。1个月时间里,他却没有下令建造任何野战工事和防御设施,直到侦察队传来英国人出现的消息。

8月20日,穿着猩红色醒目*装的英*登上了美国东海岸。被戏称为“龙虾兵”的英国正规*刚刚经历了欧洲战火洗礼,和法国陆*的鏖战更锻炼他们的强劲实力。英国人首先面对的,不是美国人顽强抵抗,而是炎热闷人的气候,他们顶着汹涌热浪行进了20多公里,好几人因中暑倒下。

(自制略图,英*突袭美国首都路线)

8月22日,英*终于遇到了美*抵抗,多美国正规*和民兵挡在他们面前。结果双方没打上多久,美*就接到命令匆忙撤退。因为指挥官温德将*认为,对方很可能发动夜袭,而自己在一年前就遭英*夜袭抓获。

美*的混乱指挥让他们陷入困境。原本炮兵在布莱登斯堡周围小山上已经修筑了阵地,可以控制两条通往华盛顿的关键道路,但他们同样收到温德将*命令,慌慌忙忙退往安纳考斯迪亚河西岸。许多战术优势就这样被美国人自行放弃,现在他们需要正面硬抗当时世界第一的英国陆*了。

美*目前聚集了多人来拱卫他们的首都,其中包含多来自就近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民兵,正规*和海*陆战队大约多人,骑兵多人,他们还拥有远多于对手的18门火炮。

一眼望去,美*人多势众。可他们没有统一*服,穿着各随喜好。比如马里兰第5团士兵们就大多穿着自家的各种浅*色外套,衣服上配搭着金色银色纽扣或者许多奇奇怪怪闪闪发光的金属装饰,再穿着白色丝袜,套上黑色布料半靴,看上去仿佛“花花公子”郊游一般。这些士兵甚至武器弹药也是自行准备,效果如何事前没人能知道。

(现代复原活动中的美国民兵形象)

8月23日,麦迪逊总统收到国务卿发来的一份可怕报告:“敌人正在向华盛顿全力进攻,准备好摧毁桥梁的材料......附,你最好销毁所有记录。”

美国总统虽然迷茫,倒还相信他的*队能挡住英国佬。据温德将*报告,三道首都防御线已经设立,英国人没那么容易进得来。但华盛顿居民们表现得就不那么克制了,他们惊慌失措,开始大规模逃离。许多人匆匆收拾起细软拔腿逃跑,一些*府职员忙着搜集重要文件,比如像“独立宣言”这种英国人眼中的反动书籍。

大战布莱登斯堡:

年8月24日早晨,英国人冲着美国首都来了。

罗斯将*为了干扰美*判断,率*往南面佯攻了一段后,突然向北攻入布莱登斯堡,占领了通向华盛顿的桥头堡。英*原以为此处会有激烈街头巷战,美*也可能在高地上用火炮袭击,可一切都没发生。英国人有些意外,他们不清楚对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华盛顿近在眼前,士兵们都等不及要过桥了。

中午12点半,第一次进攻由英*桑顿上校(WilliamThornton)率领,他没有等待其他部队配合掩护,带着3个连就直接冲向桥梁。面对如此大胆行动,对岸美*步枪兵当即开火,巴尔的摩的炮兵也在北面稍远处发射,一齐打击英*。

面对交叉火力,英*居然一面反击一面前进。老练的士兵们展开成为散兵灵活运动,让美*炮兵无从准确打击。英*精准的射击也让防守者难以抵挡,美方指挥官的手肘很快就被子弹打碎。拖着血淋淋的胳膊,他和部下们被赶出了简易阵地。面对英*快速推进过桥,巴尔的摩炮兵也赶忙拖着5门大炮撤退,1门来不及带走只能就地丢弃。保卫华盛顿的第一道防线还没发挥多大作用就烟消云散了。

(现代复原活动,英*正在列队)

看到战机出现,罗斯将*马上命令各部跟进。过桥的英*调整了队列,打着鼓点,以整齐的战线开始向美*第二道防线进攻。

麦迪逊总统听闻开战消息,向财*部长借了一把枪,同不少内阁成员一起出门去远距离见证保卫首都的战斗。因为太过入戏,他还差点进入英国人的射程。

温德将*见状挺身而出,带领马里兰第5团,也就是那个打扮最花枝招展的部队向英*桑顿所部展开反击。美国民兵们见指挥官向前,各部队都争先恐后加入攻势。虽然训练纪律不如对手,但保卫乡土的心理优势让美*勇敢和红衫*对射。英*虽说在西班牙和拿破仑周旋多年,但面对数量众多的对手,一时无法取胜。

(自制略图,现代地图上重现的布莱登斯堡之战示意图,英*不断突破美*防线)

(现代复原活动,正在射击的美国民兵)

这时,英*阵地里士兵们忙碌起来,他们设置好一些架子,很快点燃导火索。“呜呜~呜呜~”一枚枚火箭屁股冒着火,窜进了美*阵线。

“轰!咣!”剧烈爆炸让人心惊胆战,炫目闪光伴随着刺鼻火药味四处弥漫。许多美国人第一次见到这般场景。世代耕种打猎的民兵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接连响起的爆炸和尖利啸叫让他们惊慌失措,一些人下意识转头就跑,指挥官根本喝止不住。

这就是英国人几十年前从对印度战争学到的迈索雷—康格里夫火箭(Congreverocket)。铁壳火箭射程和当时6磅炮差别不大(1公里多),但部署容易发射迅速,只是准头实在欠佳。

(英*攻打印度时遭到火箭袭击,逆向工程后改进产生了康格里夫火箭)

面对美国大批民兵,康格里夫火箭充分展示了它的优势。“火箭队把小型铁质三脚架放在路面,上面搭载着火箭。发射命令—瞄准射击,这些烦躁的导弹开始喷出火花,尾巴旋转上1秒钟左右,就会忽地飞了出去......我们的射手不停发射,没有一枚火箭会遵循前一枚的轨迹......大多火箭都直直飞行,偶尔也有一枚会突然调转方向,飞向我们自己......”

一片片胡乱爆炸的“红色炫光”中,美*刚刚应征入伍的民兵们抱头鼠窜,严密阵线顿时千疮百孔。接近1点钟时,美*部队先后溃逃,马里兰民兵和骑兵们混杂着急急退出战场。

(布莱登斯堡之战油画,下方英*在准备火箭)

(现代复原的康格里夫火箭发射情形)

英*紧紧追击,桑顿上校带着轻装步兵们几次猛攻美*后续部队。危急时刻,美国海*准将巴尼(Barney)带着他的水手和海*陆战队及时出现。参加过独立战争的巴尼其实被华盛顿当局遗忘了好几天,根本没人给他指派防御任务。尽管没有接到命令,巴尼还是主动和位部下们正面迎击英*。

激烈交火中,英*被三次击退,桑顿上校也身负重伤。最后一次时,巴尼带着他的水手和陆战队上了刺刀,用美国海*的荣耀吼叫着“Board’em!Board’em!”冲向对手,用肉搏战打退了英*。

(巴尼和美国海*人员在奋战)

(巴尼准将绘像和手迹,一位关键时刻试图力挽狂澜的海**人。战斗4年后因枪伤并发症去世。)

看到正面英*出现后撤迹象,巴尼和水手们来不及高兴,左翼英*又包抄过来。民兵已经溃退,美*第三道防线没人能掩护侧翼。在巴尼等人奋战之时,温德将*又下达了撤退命令。可命令混乱而矛盾,根本没能抵达巴尼所部。弹药车倒是自顾自跑了,美国水手和陆战队的炮直接哑了火。英*第4、44团一部已经从左翼施加包围。勇猛的巴尼大腿中了枪,子弹嵌入肉里很深,血流得止不住。他怒吼道:

“走!都他妈给我走!”

让部下们赶快撤退之后,巴尼准将被一拥而上的英国兵俘虏了。英*非常敬佩他,说道:“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真正的一场战斗。”

(战场全景图,表现了英*如何突破)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美*失败已是事实。那位温德将*还在火急火燎的发布命令。他一会让民兵们追赶逃走的战友,一会让士兵们停下重整,一会又让部队退回国会大厦防御。实际上,除了逃跑,没有什么命令能让美*士兵们彻底执行。多人被英*抓获,更多人跑的无影无踪。由于逃窜过于迅速,英国人甚至没什么机会抓到他们。

这样,通向美国首都的大门,敞开了。

(战斗结果:英*人伤亡,美*近人伤亡被俘)

火烧华盛顿:

华盛顿城里乱成一锅粥,士兵、平民、绅士、农夫,没有人不忙忙慌慌的逃跑,以至于几个月后人们把这次大败称为“美国*队历史上最大耻辱”(thegreatestdisgraceeverdealttoAmericanarms),把这次大撤退称作“布莱登斯堡赛跑”,更有人把它编作诗歌传唱,羞辱那些放弃国家首都的家伙们。

(描绘华盛顿陷落时一片混乱的绘画)

大撤退之时,麦迪逊总统找到战争部长阿姆斯特朗,问道: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保卫首都的计划在哪里?”

“没有,总统先生,没有备用计划。要知道,大家都认为英国人登陆是为了攻打巴尔的摩......”

听完解释,总统只能和*府要员们逃向弗吉尼亚山区。

8月25日,整个华盛顿里除了一些被留下的黑人奴隶和平民,只有兴高采烈的英国兵了。罗斯将*发现他的部队数量不足,无法占领整个城市。英国人选择烧毁这里的主要建筑物以惩戒对手。当他们要升起米字旗时,宪法大道角落打来几发冷枪,美国民兵做了他们最后的抵抗便消失不见了。

英国国旗飘扬在华盛顿上空,士兵们首要目标是醒目的国会大厦。因为很多贵重物品已被转移,英国兵没能抢到多少值钱物品,比如科克爵士就只拿到“美国年收入和支出账目”之类。报复行动开始后,英国人先放火焚烧国会大厦南翼。他们把众议院参议院的桌椅板凳拉成一堆,撒上火药用火炬点燃。几分钟内,火焰就从窗户和屋顶冒出。可火烧的实在太过迅速,让英国兵来不及收集足够多的木柴。北翼因为是图书馆所在,烧起来就顺利很多。木制地板和天花板很快引燃,玻璃因为高温,天窗都融化了。石头墙体则保证了建筑主体尚存,根据日后统计,美国国会大厦总损失为78万美元又28美分。

(美国国会大厦南翼走廊的壁画,英*焚烧左一为科克本爵士,左二为罗斯将*)

(英*从两翼进入国会大厦点火)

轮到白宫了,大约名英*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走向总统官邸。此前,美国第一夫人多莉才离开不久,法国门卫和园丁们运走了大部分贵重物品,包括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大幅肖像画。

(第一夫人多莉让仆人们搬运贵重物资)

英国兵们找到白宫里一间可以容纳40人的巨大餐厅,其中摆满了丰盛的精美食物,这些是麦迪逊总统给美*庆功预先备下的。当着黑人奴隶的面,英国士兵尽情享受了美食,还喝了昂贵的葡萄酒。在如此豪华环境里,英国兵顺手从白宫拿走了一些小物件,比如麦迪逊总统先生的药箱。

点燃白宫以后,内部结构很快被火焰吞噬,隔壁的美国财*部大楼也遭了殃,英国士兵对在里面没能找到现金十分不满,他们原以为这里应该堆积着装满美金的大箱子。

(英*焚烧白宫图)

有计划焚毁美国国家财产之时,罗斯将*严格禁止他的士兵抢掠私人财物。一些忍不住顶风作案者被立刻抓住处于鞭刑。

当晚,英*宿营在华盛顿,建筑燃烧的声音伴随他们一整夜。天空映照出火光,连巴尔的摩防守者也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英*继续对美国*府建筑进行有计划破坏,摧毁了华盛顿海*造船厂和财*大楼的剩余部分,以及战争部海*部等建筑。他们还砸碎了报社的印刷机,因为罗斯将*的副手科克本爵士(Cockburn)被美国报纸称为“流氓(TheRuffian)”。科克本爵士接受了几位美国平民妇女的劝解,没有放火烧掉建筑,因为怕引燃周围的民房。他一面颇有兴致的看着士兵们一砖一瓦拆毁房子,一面下令毁掉所有的C字母模子。

“哦,这下那些流氓没法再滥用我的名字了。”科克本爵士显得非常满意。

可以说华盛顿除了专利局,其他所有*府建筑都被烧了个七七八八。罗斯将*还网开一面,没有点燃海*营房和指挥官的住所,因为那位勇敢的巴尼准将曾住在这里。

(科克本爵士画像,身后是熊熊燃烧的华盛顿)

8月25日下午,英*遭受了损失。当他们去摧毁美**火库之时不小心引发了一次意外爆炸,12名英国士兵死亡,多人受伤。

当晚,天候突变,一场强烈雷暴突然降临。一阵龙卷风穿过华盛顿,风势强劲到两门沉重大炮被卷到空中又扔到远处。刚刚遭受大火侵袭的建筑又被飓风袭击雨水冲刷,火焰虽被浇灭但暴风造成了更多损失,整个美国首都可以说一片狼藉。

(火烧水浇之后的白宫,年画像)

英*大约只占领了华盛顿26小时,他们现在要离开了。

启程前,科克本爵士和一位美国平民妇女有着一番有趣对话。

“哦,亲爱的上帝,这就是你们这个恶劣国家常有的天气吗?”海*上将问道。

“这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要把敌人赶出我们的城市!”女子冲着英国人大喊。

“不是这样,夫人。”科克本反驳说。

“看起来更像在帮助敌人摧毁你的城市。”

言毕,爵士上马离去。只留下凄风惨雨里怒火中烧的美国平民。

尾声:

风暴没有拯救美国人,但英*对他们首都的刻意摧残激发出各阶层美国民众的愤怒。英*的胜利无法再延续,他们很快受阻于巴尔的摩城下,因为大量听到首都被毁消息的美国人自发前往增援。罗斯将*也在战斗中被美国狙击手击杀,年战争就这样僵持下去,双方谁也无法最终获胜,只能在年2月停战了结。

(战功赫赫的罗斯将*在接下来对巴尔的摩的战斗中被美*神射手狙杀)

一片废墟里,白宫和整个华盛顿于数年内很快重建。

战争即将带来新的世界格局,英国美国都将修正自己的国际定位。世界霸权竞争绝不会就此结束,人类社会铁的法则仍将继续下去。

(谢谢观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