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雪型驱逐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各国的战列舰、重巡洋舰等大型舰艇总吨位进行了限制。为了弥补旧日本海军与英美海军之间的差距,旧日本海军就将注意力放到轻巡洋舰以下,这些并不受条约限制的小型舰艇上,采用强化这些舰艇的办法来提升战斗力。
虽然旧日本海军当时装备的睦月型驱逐舰,是一型性能较好,武备强大的舰只(该型驱逐舰航速37.3节、装备有2座三联装毫米鱼雷发射管和4座毫舰炮),但是日本却不满足,军令部的要求比这更高且更苛刻。他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拥有一型航速37节、装备6门毫米主炮、3座三联装毫米鱼雷发射管的舰艇。
吹雪型驱逐舰
这一要求最后由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实现。为了能达到要求,藤本喜久雄参考了轻巡洋舰夕张号,并积极采用新技术(例如新式电焊技术)尝试将舰只的重量降轻,将标准排水量控制在吨以下,这一设计了大致上符合军令部的要求。
年8月10日,首舰吹雪号在舞鹤海军工厂竣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共有24艘吹雪级驱逐舰被建造出来,并进入旧日本海军服役。由于吹雪型的建造期间长,因此被分为多个种类,分别为I型、I型改、II型和III型,这些型号,在主炮装备数量,鱼雷发射管型号和动力部分上有所区别。
吹雪型驱逐舰
总的来说。吹雪型的船形具备良好的航海性能,相对于较轻的排水量,有着更为强大的武器装备,装备有毫米炮塔3座、3座三联装毫米鱼雷(有备用鱼雷),所以吹雪型出现后,对当时各海军列强的驱逐舰带来了很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