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规定,英国皇家海军可以建造总吨位18万吨的重巡洋舰。按照“重巡洋舰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吨”的规定,英国可以建造大约18艘重巡洋舰。
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两视图
英国人对建造巡洋舰非常热心,传统上皇家海军保有的巡洋舰一直很多,其巡洋舰数量相对其他国家海军的巡洋舰数量拥有绝对优势。英国人如此重视巡洋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遍及全球的殖民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点多,面广,战线特别长,需要大量舰艇日常巡逻保护。在那个时代,这种巡逻任务用驱逐舰显得太小太弱,用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这样的主力舰又像是高射炮打蚊子,显得太过奢侈,而巡洋舰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英国人最需要的却不是安装了毫米重炮的重巡洋舰,而是装备毫米炮的轻巡洋舰,而且用于殖民地巡逻保护的轻巡洋舰也不需要有万吨那么大的排水量,五六千吨就足以满足要求。
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
为了建造足够数量的轻巡洋舰,在日本和意大利拼命想办法钻条约空子建造更多重巡洋舰的同时,英国人反其道而行之,不惜主动减少重巡洋舰的数量,将节省出来的吨位转用于建造轻巡洋舰。正因如此,在条约时代英国只建造了13艘重巡洋舰,其中还有2艘直接转交给了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在条约到期后,英国也没有再建造过新的重巡洋舰。
年,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条约型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开工建造,该舰于年加入皇家海军服役。不得不说,英国皇家海军动作还是很快的,此时美国和日本的大多数条约型重巡洋舰还没服役,有些甚至还没开工建造。多塞特郡号是诺福克级重巡洋舰的二号舰,该级舰大体上延续了肯特级重巡洋舰的动力系统、武器装备和舰体结构,但在具体细节上还是有不少改进的。
相较于肯特级,多塞特郡号优化了装甲的布置,对弹药库等关键部位的防御水平有一定提升。该舰的主炮仰角下降到了50度,但同时全炮重量也大幅下降到了30吨,节省出来的重量可以更多的应用于装甲防护和动力系统。多塞特郡号的舰桥比此前的英国重巡洋舰更为低矮,外观上更为协调,舰体稳性也更好。
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
多塞特郡号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体全长.9米,宽20.1米,吃水5.2米。该舰动力系统包括8座重油锅炉和2台蒸汽轮机,采用4轴推进,总功率为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2.5节,12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海里。
武器装备方面,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安装了4座双联装mm毫米主炮,4座单管毫米副炮,14座40毫米高射炮以及16门20毫米高射炮。此外,该舰还装有8具毫米鱼雷发射管。
多塞特郡号的装甲防护较以往的英国重巡洋舰有较大改善,该舰舷侧主装甲带装甲厚度为毫米,甲板水平装甲厚度约76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约25毫米。
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
二战爆发之初,多塞特郡号就赶赴南美参加了围攻斯佩伯爵号装甲舰的作战,在包括多塞特郡号在内的多艘英国巡洋舰的巨大压力下,斯佩伯爵号选择了自沉,多塞特郡号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一次。
年5月,多塞特郡号参加了围歼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在这次战斗中,多塞特郡号共发射了发炮弹,其中有数十发命中了俾斯麦号。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多塞特郡号扮演了俾斯麦号终结者的角色,它向俾斯麦号发射了三条鱼雷,其中两条命中了俾斯麦号,此后不久俾斯麦号就沉没了。战斗结束后,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和毛利人号驱逐舰还一同承担了搜救俾斯麦号幸存人员的职责,共救起了多名幸存者。
正在躲避日军空袭的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
然而多塞特郡号的好运很快就用完了,它终究没能撑到战争结束。年4月5日,正在印度洋活动的多塞特郡号被日本海军利根号重巡洋舰放出的水上侦察机发现,随后日军航母机动部队派出53架九九舰爆前来空袭。接战仅仅8分钟,多塞特郡号就被10枚炸弹命中,其中一枚炸弹还引发了弹药库殉爆,很快多塞特郡号就消失在了印度洋的海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