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才培养刘四红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复制链接]

1#
导言


  医院五年坚守“人才创院”的决心,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为医院快速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持。近三年,医院推荐了三十多名优秀青年骨干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交流学习,刘四红医生就是其中之一。

刘四红医生

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让我有机会成为公派出国研修人员出国深造。年6月至年7月是我在美国研修的日子,也是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

我研修的单位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简称华盛顿大学(WashU,WU),始建于年2月22日,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是美国历史上建校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华盛顿大学”。

刘四红

该校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大学综合排名中名列14位,美国新闻(USnews)世界大学排名26名。历史上共有2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学习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自年,华盛顿大学曾多次被挑选为总统辩论和副总统辩论的主持学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分为4个校区:丹佛斯校区、医学院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和泰森研究中心,是一所中等规模的研究型大学。在校生人数12,左右,其中全日制本科生约为5,人,全日制研究生约5,人,其余为半工半读和其他类型的学生。

我研修的单位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肿瘤分子生物系,主要从事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工作地点是医学院里面的一座实验楼,那里除了众所周知的先进实验设备和设施外,给我印象最深、认为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就是这里的科研氛围和管理模式。

一座称不上雄伟,更称不上华丽的16层建筑,在国内更是随处可见。一楼环绕着许多阶梯教室,位于中央的大厅陈列着曾经在这里奋斗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照片和简介。从二楼开始就全部是实验室,各个临床科室的实验室以及学校聘请的各个导师的实验室分散其中——这就是我浸泡了一年、一踏入便能让人置身于学海的地方。

一楼的示教室几乎都用于临床授课和外请专家专题讲座。开放时间永远都是早上5:30-7:30,中午12:00-13:30,下午17:00以后以及周末时间。

这里的每场讲座几乎都是满座,好几次我都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在后面“偷听”,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穿着手术室洗手衣(很多医生穿着洗手衣上地铁回家)和敞开白大褂的潇洒大夫,他们通常是一手拿着汉堡或披萨,一手端着咖啡,腋下夹个笔记本走进教室,就和美剧中的场景一摸一样。

穿过示教室走廊到大厅再上电梯,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每天见证着这些,我和几个留学生不禁感叹:

在中国,医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加班和值班;在美国,医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了那几个示教室里。

二楼以上的实验室完全是另一番天地,灯是24小时处于打开状态。即使人来人往,大家各忙各,熟人碰面习惯地互赠微笑替代声声问候,这里永远都是安静的。

不过,一到中午,这里在又是另一番景象:每个大科室、系都有很多专业学术活动,除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课外,每天都有不同层次的学术讲座。大家利用中午午餐时间,带上自己的盒饭或者啃着由系里提供的披萨或点心,一边填肚子一边学习,等吃饱喝足之余刚好是活跃的提问和讨论时间。

因我所在的实验室导师是血液科的医生,我参加最多的就是我们系里每周三中午的文献阅读报告会。会议中午12:00-13:00点进行,系里提供简易餐(披萨或汉堡),由每个实验室导师派人轮流讲解一篇相关专业的论著(一般都是年轻人去讲),会议每次都是满座,都有很多大腕级人物去听,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从中可以学习到大腕们的科研思路,领悟科研的严谨。像一些大的系,如:影像系,则每天中午都有讲座,大家自带午餐,把示教室当成食堂成了习惯;而像骨科等一些临床科室,很多学术讲座都安排在早班后5:30-7:00。

实验室管理也让我感触颇深。我的导师MichaelH.Tomasson是肿瘤分子生物系下的一个项目负责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哈佛医学院工作过好几年。他本身是血液科的一名医生,每年要出门诊2个多月,因拿到了2个R1基金(相当于中国的国家自然基金)就聘请了4个长期研究人员,包括一个实验室经理、一个副研究员、一个博士后、一个在读博士,组建了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还有:像我这样的访问学者(一般每年一个或隔年一个)、课外科研兴趣组的本科生以及暑假短期实验的本科生。

导师平时很忙,周一至周三基本见不到人,周四、周五一般会有半天在实验室。老板从来不要求我们按时上下班或加班,有时突然来实验室见不到人也不会责问大家去哪了。但这看似管理松散的实验室,每天都如火如荼地运转着,没有人因为老板在或不在表现得不一样,大家都为各自的项目忙碌着。

实验室这种运转姿态,源于老板的目标式管理:从职员、在读博士到像我一样的访问学者,每人每周都要和老板约定一个时间一对一开会,汇报一周的实验结果、实验构思及遇到的困难。老板十分清楚每人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丝进展,有好结果时会高兴得跳起来和你击掌。如果连续2周实验没进展,你会被质疑,同时也会得到无数的建议和被注入无限能量的“鸡血”。

除此之外,还有两周一次演示会,大家轮流讲,大概两个月每人轮一次。每两个月要拿出一个课件站上讲台,靠的不仅是每天埋头苦干,还要靠近乎无穷无尽的资料查阅、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甚至还需要一点运气。

老板就是这样,每周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会见学生,看看实验结果,说说进展,探讨问题,不仅是带教,更是一种鞭策,平时我们自己管理自己,有很大的压力也有动力,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积极能动性。

一年的美国研修的确不轻松,这一年的耳濡目染,让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先进,通过对比,也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和优势。医院给我们年青人开阔视野的机会,感谢同事们在我出国的时间里分担了更多的工作,我将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以致用作为回报!

相关链接

新视野新收获,好奇心和兴趣是工作的原动力

刘日光: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一年有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之旅

拓展科研思维,不断充实课题研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密苏里大学博士后研究经历

在伯明翰大学求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克利夫兰诊所研修工作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弗吉尼亚大学访学见闻

医院

文:医院

图:网络 编辑:*月星

责任编辑:徐晶

投稿邮箱:gzno1hosp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