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可辜负,华盛顿主演的这部缺观众缘的好电 [复制链接]

1#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本文作者:胡小仙

美国话剧《藩篱》早在年就在百老汇首演,年获得托尼奖、剧评人奖和普利策戏剧奖三项大奖。男女主角分别由丹泽尔·华盛顿和维奥拉·戴维斯出演剧中的特洛伊和萝丝夫妇。

年,丹泽尔·华盛顿后化身成导演,没有将话剧编成剧本,进行修改,而是直接将话剧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了大银幕。遗憾的是,电影并没有像话剧那样大受欢迎,但是依然被选为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华盛顿本人也凭借片中的精湛表演,被提名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候选人。

再看看豆瓣给这部电影只打了6.3分,中国观众观影的人自然也不多,可奇怪的是,影评人都觉得电影不错,这其中的奥秒究竟在哪里?

这不得不从这部电影的内容说起。

《藩篱》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同名话剧,讲述了在年代,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一个黑人家庭的故事。

这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家庭,男主角特洛伊是一名环卫工人,他因一次意外的杀人案入狱15年,在狱中,他爱上了打棒球,并且梦想着出狱后成为一名职业棒球员。如他所愿,出狱后他加入了黑人棒球队,却进不了职业队。当时美国处在种族隔离时期,黑人球员不被允许在职业棒球大联盟中出场,只能在专属于黑人的职业棒球联盟中打球。所以,在特洛伊心里,觉得自己因是黑人,才被拒绝在梦想之外。

这他人生第一个藩篱,但这样的藩篱得不到中国人的共鸣,却博得多肤色国家的人共情。

其二,反映的是婚姻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

从头到尾,我们发现特洛伊是一个很讨嫌的人,脾气暴躁,自以为是,*舌,自私,自我,大男子主义等等,可除了每个月按时将工资交给妻子萝丝,真的在他身上看不出有什么优点。

片中有一个难得一见的美好场景:清晨,特洛伊从窗外一缕阳光中醒来,睁着蒙松的双眼,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在院落里晒衣服,看见他,展开温柔的微笑,连忙要给他做早点,他笑着摇摇头说,不要麻烦,一会喝一杯咖啡就好,沐浴在阳光下的他,缓缓走到妻子身边,调皮的拍着妻子屁股……

多少温馨的场面。

然而,不过多久,他告诉自己贤良的妻子,他有了私生子,他说他在那个女人面前特别放松,开心,他说他要养家糊口,全家的担子在他身上,压力太多,必须放松……

他说得理直气壮,仿佛这个理由不容质疑的。

当萝丝泪流满面的告诉他,自己也有需求,也需要放松,也渴望理解时,他睁大眼睛看着她,就像看一个陌生人,他没想到在家干家务的妻子也会有这么多不满?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理解妻子。两个人处于冷战,几个月后,还是妻子向他妥协。

那么他对外面的那个女人又是如何呢?

片中并没有太多呈现“小三”,只知道有一天,他对妻子说,那个女人住院了,孩子马上要出生,他觉得作为孩医院看一眼,并承诺看过就回家。再有一天,医院打电话来,萝丝接的,说孩子出生了,但孩子的妈妈死了。

这时候他才略为有些悲痛,但他悲痛的似乎不是那个为他生孩子死亡的女人,而是他自己的命运。随后,他将孩子接回来,对妻子说,这是他的亲生女儿,他不能不管。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觉得自己错了,而是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照顾自己的孩子,至于接下来,真正照顾孩子的人,是萝丝。他似乎也只是略略有些“不好意思”。

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腔调,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拿钱回家养老婆孩子,他就是很负责的男人。这种一根劲式的男人,生活中真的不乏出现,谁也无法改变的,除非他们自己。而他们永远认为世界就是他眼中的模样,不会改变。

片中有一个灵*似的人物——萝丝。她是家庭的主心骨,其实也是特洛伊的主心骨。从开始照顾患有痴呆症的弟弟开始,再到照顾儿子,最后还要照顾特洛伊的私生子,她也有过愤怒与不满,有过怨恨和谴责,但是她很快的从情绪里走出来,善良的她总是先看到对方的不易,委屈自己。就像她对儿子说,当年她一眼就喜欢上他。

她喜欢的不仅仅是他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与他所有的缺点相处。面对一堆毛病的丈夫,她不是没有想过摆脱,但最终她还是一次次选择去接纳。其实在她身上体现许多中国女性的伟大。

然而家庭最不可解决的矛盾,是父子关系,特洛伊与儿子的关系如箭在弦。

特洛伊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里昂斯是和前妻生的。那时候他一直在狱中,与大儿子很不熟,但大儿子热爱音乐,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为此经常向父亲借钱,这引起他的反感和不屑。他对大儿子冷嘲热讽,在他眼里,将爱好变成职业,注定是没有出路的。就像他当年一样,折腾那么多年,最终不如一个环卫工作的工作来得踏实。

小儿子科里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然而与他的关系更加恶劣。十七岁的科里有一天对父亲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喜欢过我吗?

特洛伊并没有听出儿子的心声,而是责问儿子,有饿过吗,有衣服穿吗,有房子住吗?是的,他只是想证明这一切都是他给予的,至于喜欢不喜欢,儿子还有什么资格要求他?

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过父亲一句鼓励的话,哪怕一个温暖的眼神。当他因体育成绩优秀,从而获得了大学的录取资格,特洛伊依然认为黑人在运动场上没有出头之日,从而改观对儿子的态度。可怜的小儿子发现,无论他怎么证明自己,也很难得到父亲肯定。才会在父亲死亡的那天,也不愿意参加追悼会。

是的,他不知道这个固执的父亲,一直活在自己的阴影里,负能量积累下来,使他陷入一种痛苦的深渊,不敢报有希望,并拒绝任何改变。尤其是对亲人,他更多是害怕和担忧儿子走自己的弯路,但是他不会表达这份情感,只能用一种强硬的方式来阻止孩子的梦想。

他始终活在自己的藩篱之中,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影片中一直强调,他想要给自家的院子砌上栏栅,似乎,这样这个家才真正属于他的,至于栏栅之外的世界,他才不管。

是的,他是可憎的,可恶的,却也是孤独的,可怜的。

没有一个真正说得上话的朋友,当他极度悲痛和愤怒的时候,一个人对着窗外怒吼,就像一个精神病者一样喃喃自语。

我的一位同学父亲,与他非常的像。

他与儿子几十年不说一句话,全部由妻子代传达。他固执、较真,没想到生下一个和他一样固执、较真的儿子。两个人针尖对麦芒,一言不合,怒发冲冠。妻子在儿子结婚后,选择长年住在寺庙里,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家。居住在外地的儿子只会在春节时期回来,回来住旅馆,看看母亲,就走。

在他眼里,父亲似乎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父子关系,注定是一场悲剧。

新版《哪吒》中的父亲李靖也大改形象,从一个自私胆小暴戾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父亲。这是当今新一代中国父亲形像。老一辈的父亲形像曾一次次在屏幕里出现过,故而《藩篱》所展现出的父子之间矛盾在中国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这也是影片在中国不被看好另外一个原因。

无论是婚姻关系,还是父子关系。这部影片都没有新意,但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吸引人呢?当然,也是我个人观点,觉得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其实是父亲这个人本身。

他的孤独与自我,他的自卑与狂妄,他的封闭与渴望,全是以另外一种懵懂不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被梦想拒绝后,他内心更加脆弱,再也不敢拥有梦想;被妻子质问后,他根本不理解女人,他像个孩子般一脸茫然看着她;被儿子提问,他也是突然愣住了,半天才答非所问,明明他想说他对家庭是有负责的,最后却被说成儿子不应该要求他去爱他。

一个一直拒绝外界的人,一定也不被外界所接纳。

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活在年轻里的阴影里,不支持大儿子学音乐,不愿意小儿子打棒球。即使小儿子取得优秀成绩,他也是不相信他会因此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人人都有无措的时候,但学会不断的质疑,不断自我挖掘,不断地自我开发和自我疗愈,慢慢地适应了这个世界,才能与之相融。

所以,当我们沉静在特洛伊内心世界里,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外表很“渣”内心却很单纯的人,他做不到像《局外人》里的莫尔索那样冷漠,也无法完全融入这个世界。莫尔索可以对整个世界无动与衷,将自己与世界的分离,与人群分离,甚至从亲人、爱人中剥离出来,他似乎早早的就知道,人对荒诞的世界是无能为力,索性从开始就不抱任何希望,他内心的栏栅坚若城墙。而特洛伊不行,他要柔软脆弱得多,他在乎亲人,在乎朋友,但是却害怕被伤害,黑人的身份,做过监狱的他,对外界充满着敌意,所以总想着在给自己家建个栏栅,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

如果说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通过塑造个人荒谬的,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以揭示了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那么《藩篱》中的特洛伊不近人情,我行我素的行为,也有对社会的一种对立状况,不同的是,后者更贴近生活,靠近我们,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脆弱,在被伤害后,不敢面对外界,将自己包裹起来,表面上看坚强顽固,实则上内心充满着疲惫、焦虑和恐惧,轻轻一捅,破碎不堪。

这部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很多角色也都是话剧演员,他们已经演了多少年,再加上没有剧本,他们便直接将自己在话剧上的表现带到电影中来,因此被很多人诟病,称舞台剧的痕迹太重。可是不得不说,正因他们对角色的深入把握,使之比其他人更通透呈现出人物内心世界。尤其是男主角的表现,那些大量的独白,那些细微的动作和神态,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熟悉的实在的“渣老头”。从而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如他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并不自知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