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中总复习历史学霸必学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制链接]

1#
美丽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高考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复习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考点聚焦

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

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

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1、在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只有①④两项属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答案:B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策——即使这种*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

(1)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凯恩斯主张通过有限赔款便于德国恢复,而和约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凯恩斯的主张有两层意思,一是认为德国应该赔款,因为德国必须为战争负责,汲取教训;二认为不能过度削弱德国,这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的。

答案: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主要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一)-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各国的选择

为了减轻危机的打击,各主要国家采取了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策,展开了激烈的 、关税战和货币战。在各国争相抬高关税的情况下,为了本国廉价商品攻破别国的关税壁垒,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各国纷纷宣布货币贬值,降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导致了激烈的货币战。在此过程中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而日本控制下的日元区和德国控制下的马克集团,由于殖民地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和受到危机的打击较为沉重等因素,在与美元区、英镑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美英和德日集团之间的斗争激烈,各国间进行的重新力量组合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国法西斯专*的建立

①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沉重打击

20世纪20年代,德国从一战的困境中恢复很大程度是依靠美国的援助,而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传导到德国。工人失业和农民破产交织在一起,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②德国法西斯势力(纳粹*)的极端民族主义宣传

面对尖锐的矛盾,当时的德国*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府。希特勒借此组织法西斯**纳粹*,大肆活动,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③德国法西斯专*的建立(.1)

希特勒的宣传使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方大受鼓舞。年,纳粹*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④纳粹*的内外*策

对内:实行公开的独裁统治;国民经济*事化;扩*备战。

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2.日本法西斯专*的建立

①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首先由于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加上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主义、*国主义残余,所以建立法西斯专*,进行对外扩张就成为历史必然。

②*部成为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与德国有所区别的是,日本***治欠发达,他的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不是以**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部。*部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庞大的*事官僚机构的总称,有很多重要组成部分,如*府中的陆*部、海*部、陆*参谋本部、海**令部。*部之所以能成为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一是因为日本有*国主义传统,二是和日本*体有很大关系,如下图:

根据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形式上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了天皇的权力,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立法、行*、司法及统帅权于一身,*部直接听命于天皇,*府无权过问,而*部却可以利用陆相、海相等影响*府。

第三,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参加的所有战争,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都获得了战胜国的地位,每一次胜利都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所以*部在日本社会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③日本法西斯专*的建立()

日本的法西斯专*与对外扩张活动交替进行,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事法西斯专*,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对外扩*备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和西方国家的绥靖*策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推动下,国民*和共产*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中国*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扼红海南大门,战略地位重要,意大利如果控制埃塞俄比亚,将和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连接起来,孤立英属索马里和法属索马里,从而加强意大利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势力。

同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队大多未受过新式训练,装备落后,战争获胜的希望渺茫。想要战争获胜,获得国际援助成为必备条件——侵略者要受到国际制裁,反侵略者要受到国际援助。但在此问题上,西方国家执行绥靖*策。当时的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对意大利进行相关的经济制裁,但这种制裁,被丘吉尔称作“侵略者能忍受的半心半意的制裁”,如重要的战略物资钢铁、石油等没有纳入禁运范围,甚至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照旧向意大利开放。在此情况下,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失败。

3.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战略地位重要。其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与大西洋沟通的唯一通道。

①背景:年,西班牙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建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激起右翼势力不满。

②内战爆发:年7月,以佛朗哥为首的部分西班牙*队在西属摩洛哥(北非地区)发动叛乱,很快进入西班牙国内,企图推翻人民阵线组成的共和国*府。内战爆发(被称为“小二战)。

③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德、意两国立即对叛*提供装备,并公然派出大量*队直接参战。它们干涉西班牙内战,除了敌视包括共产*等左派参加的共和*府之外,还企图控制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切断英法与其殖民地的联系。此外,德、意还要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事实力的试验场。

④战争性质的转变: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⑤共和国被颠覆:面对当时的情况,西班牙共和国*府急需外部援助,但英法仍然采取中立的态度,他们组成不干涉西班牙委员会,成员国都不向西班牙内战双方出售武器,但对于德意支持西班牙叛*的行为视而不见,最终年马德里被叛*占领,共和国*府被颠覆。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权。

⑥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的意义: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4.慕尼黑阴谋——绥靖*策的顶峰

①背景: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国吞并奥地利,极大改变欧洲力量对比和*治版图:使得德国领土扩大,人口增加,实力增强;并且可以和意大利直接接壤,便于两个法西斯国家勾结,也打开了向巴尔干地区(东南欧)渗透势力的桥头堡;特别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在同德国相邻的苏台德地区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希特勒为削弱捷克斯洛伐克的抵抗力,要求割占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抵制了德国的无理要求,但英法等国要捷屈从于德国的要求,它们惧怕战争,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来一时的和平,并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②慕尼黑协定(.9)

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绥靖*策达到顶峰。

影响:

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为年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

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在二战中首先遭到德、意等国的进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德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

对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没落,苏联寻求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8)

背景:

德国为了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和避免在战争中出现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以及使苏联在战争爆发后保持中立,德国积极寻求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提出苏德和解。同时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赢得备战时间,答应与德国改善两国关系。

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秘密协定:规定了苏德两国势力范围界限。

影响: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强权*治的体现,玷污了国际形象,应予以否定。

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对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失败,绥靖*策初步破产。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执行的绥靖*策。

(1)“中立”的实质是纵容侵略的绥靖*策。从绥靖*策的实质来判断是不是“好心肠”,从绥靖*策的恶果来判断是不是“安全的”办法。

(2)从回忆录具有的极强主观性特点出发简答。

答案:

(1)判断及理由:①不是“好心肠”: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②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应注意的问题: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战争的爆发和初期战况(-)

1.德波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9)

年9月1日,德*集中万的强大兵力,在多架飞机和辆坦克的配合下,采用“闪电战”战术,向波兰大举进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个月后波兰沦陷。

2.西欧战役和法国的沦陷()

希特勒担心英法联*进入挪威、瑞典,从北面威胁德国,遂先发制人,于年4月攻占丹麦、挪威。5月德*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此后德*绕过马奇诺纺线,进入法兰西平原,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后被迫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6月22日,法国投降。南部成立了由贝当组织的法国维希傀儡*府。

法国投降后,戴高乐将*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法西斯。

3.不列颠之战(.7-.9)

法国沦亡后,英国陷入孤*作战的境地。希特勒企图通过施加*事压力,发动和平攻势,迫使英国投降,但遭到以丘吉尔为首相的英国的拒绝。希特勒发动以空战为主的“不列颠战役”,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事设施,企图以炸迫降。英国*民毫不屈服,同仇敌忾,英勇反击,使希特勒放弃计划。德国遭到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德国开始把战争的重点转向苏联。

4.北非战场的开辟

年夏,意*入侵北非和东非。年底英*在东非展开反击,年埃塞俄比亚复国。后意*投降,北非意*也屡遭失败,后德派隆美尔支援,打退英国,双方在沙漠展开拉锯战。

(二)战争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6)和莫斯科保卫战(.9-.2)

年6月,德国按照其既定计划,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袭击,苏联红*节节失利,到年秋天,德国认为胜局已定,因此向莫斯科发动了大规模战争,意图结束战争,苏联*民粉碎了德国企图,获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陆*方面最大规模的失利,宣告“闪电战”破产,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2.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12)

日本作为远东国家,要建立它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当时在远东唯一能威胁日本的是美国,为了打退美国的威胁,日本于年12月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组建(.1)

苏德战争和日本偷袭珍珠港将当时世界上的两个大国苏联和美国拖入战争中,美苏的参战客观上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建提供了条件。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三)战争的转折(-)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盟*在各战场上的反攻

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马里亚纳战役;菲律宾战役

北非、南欧战场: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和意大利投降

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①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②诺曼底登陆(.6)

3.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①雅尔塔会议(.2)

②德国投降(.5)

4.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①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

②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9)

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召开的重要会议

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解析:二战前及二战初期,丘吉尔站在反苏的立场上,“恶魔”指当时的苏联。丘吉尔要在下院为苏联说几句好话,说明他主张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这是因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威胁到英国的利益,从维护英国利益出发,英国作出*策调整,由反苏到联苏。

答案:C

2、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美国外交*策经历了一些变化:年美国通过《中立法》;年修改《中立法》,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解析:

(1)可以分别将年8月的三个反法西斯主战场(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的情况进行总结,简答其历史背景。

(2)认真阅读本题材料,言之成理即可。但要重点揭穿其回避事实、美化战争、掩盖本质、推卸责任、歪曲狡辩等问题。

答案:

(1)背景: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

(2)评: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

考点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空前的浩劫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作战区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占世界人口80%的17亿人饱受战争折磨。双方动员*事力量约1.1亿。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民共伤亡余万,死亡者达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直接*费开支亿美元,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二)战争的深刻教训

1.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2.姑息纵容害人害己;

3.墨守陈规代价惨重;

4.建立统一战线,构建集体安全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国际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治、经济和*事大国。苏联的*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他们的力量得到发展,而战争又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治舞台上。

3.催发新科技革命。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为克敌制胜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后来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

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析:注意将大事年表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按二战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可从二战的开始、扩大、转折、反攻到胜利这几个阶段进行。

答案: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