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016
TUhjnbcbe - 2023/10/30 17:43: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分析与解答

执笔:徐老师(北京博飞)

一、试卷整体评价

年联考历史卷延续了14、15年的趋势,且难度明显增加。如选择题对“民主*派”的考察;材料题对“国人抗战表现”与“西班牙统治的基本原则”的理解;问答题较偏、较小,较灵活,这无形中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通过对联考卷的解析,亦可发现年联考历史卷存在严重的不严谨之处,如材料题21,设问“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抗战的表现”中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存在极大的误解之处。

二、试卷结构

与往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时间:分钟,总分分,三种题型:选择题(20小题,60分)、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30分)、问答题(三选二,60分)。

三、考查内容

1、内容及其分值分布:

2、变化:

其一,从上表并结合年联考真题来分析,考题分布基本不变;

其二,材料解析题更加注重对材料的分析,并加强了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度,即加大了对学生理解、归纳材料的能力;

其三,问答题偏难,如第23题知识点过偏,考察对宋元时期棉纺织业以及*道婆的记忆;第24题知识点过小,考察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府实行的经济*策的记忆;第25题知识点过小且问法过于灵活,考察对二战转折性战役背景的理解。

四、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出土了大量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位于今河南

A.郑州B.洛阳

C.商丘D.安阳

:夏、商、周的文化遗址

:选项A,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郑州一度为都;选项B,在周时一度为都;选项C,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定都亳,即商丘;选项D,殷墟遗址是20世纪20代挖掘的商朝后期遗址,位于河南安阳;故选项D表述正确。

:D

2.秦国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中国古代的货币

:选项A,为五铢钱,始于汉武帝,直至唐高祖;选项B,为半两钱,始于战国时期之秦国,直至秦末汉初,因其钱重难用而被弃;选项C,为开元通宝钱,始于唐高祖时期,成为历代货币的标准范式;选项D,错误。因为中国古代的铸币以及书写习惯都是从右到左;故选项B表述正确。

:B

3.年,东吴派遣将*卫温率*进入台湾,台湾当时被称作

A.夷陵B.澎湖

C.夷洲D.流求

:中国古代台湾名称的演变

:选项A,为三国时期湖北的一个地名,因吴蜀之间的夷陵大战而闻名;选项B,为澎湖列岛的简称,元朝时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是台湾被纳入中国疆域范畴的开端,元朝时期台湾被称作琉球;选项C,为三国直至南北朝时期台湾的简称;选项D,为隋唐时期台湾的简称;故选项C表述正确。

:C

4.唐中期,为解决财*困难,唐德宗任用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

A.两税法B.一条鞭法

C.租庸调制度D.摊丁入亩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选项A,为唐德宗时期任用宰相杨炎废除租庸调制度后采取的新税制--两税法;选项B,为明朝张居正改革中整顿税制的措施--一条鞭法;选项C,为北魏直至隋唐前期实行的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税制度;选项D,为清朝雍正年间实行的税法改革;故选项A表述正确。

:A

5.年金*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

A.靖康之变B.靖难之役

C.土木之变D.陈桥兵变

:考察中国古代的*治事件

:选项A,为北宋末年金*南下灭北宋的靖康之变;选项B,为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发起的推翻建文帝统治的靖难之役;选项C,为明英宗远征瓦剌而全*覆没的土木之变;选项D,为后周禁*大将赵匡胤发起的旨在推翻后周的陈桥兵变;故选项A表述正确。

:A

6.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行为。负责指挥锦衣卫的是

A.宦官B.皇帝

C.内阁大学士D刑部尚书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不受任何司法部门管辖,故选项B表述正确。而选项A,宦官执掌东厂;选项C,内阁大学士为内阁之文官;选项D,刑部尚书为六部之一刑部的首脑;

:B

7.一位清代官员在信中写道:“旧*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抵触、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信中所说的“上”是指

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D.宣统皇帝

:清朝晚期统治阶层内部的派系纷争

:抓住关键词“旧*阻挠”“八股无用”“部议抵制”“不明新学”,但“上”了解,而上代指皇帝,能够理解、支持新法的只有维新变法时期的光绪皇帝,故C选项表述正确。

:C

8.年,康有为游历设有租借的上海等地后说:“彼族宫室桥梁道路之整,巡役狱囚之肃,舟车器艺之精,而我首善之区一切乃与相反。”这句话反映出

A.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已经形成

B.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西之间的差距

C.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D.租界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桥头堡和基地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抓住关键词,康有为对作为租借的上海的评价--基础设施之“整、肃、精”,而作为首都的北京相差甚远,很明显,年的康有为在器物层次上认识到中西之间的差距;选项B表述正确;而选项A,表述错误,其维新思想形成于90年代,侧重于制度;选项C,表述错误,器物之优劣只是外在之表象,谈不上理性;选项D,与题意无关;

:B

9.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为实现这一方针,日本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

:抓住关键词,“分裂满洲”,满洲即东北,只有选项A发生在东北,故选项A正确;选项B发生在华北五省;选项C发生在京津;选项D发生在上海;

:A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府对外关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改订新约,实现关税自主B.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中国*府代表出席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

:中国近代外交史

:抓住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7--.8)”,选项A,为年国民*府经济建设时期;选项B,为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项B正确;选项C,为年国民大革命时期;选项D,为年.9.2抗日战争结束之日;

:B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派成为重要的*治力量,其中主要以海外人士为主的民主*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九三学社D.中国致公*

:中国近现代的民主*派

:选项A,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组成;选项B,主要由经济学界人士组成;选项C,由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选项D,由华侨和侨眷组成。故选项D正确。

:D

12.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这次谈话是在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年在延安接待美国记者安娜时提出的,旨在表明国民*不得人心,很明显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选项D表述正确。

:D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形象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些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轻工业比较发达B.农业有较大进步

C.重工业十分落后D.工农业发展失调

: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

:抓关键词,我们能造的“桌子、椅子、茶壶、面粉、造纸”属于轻工业,不能造的“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属于重工业,前后比照,凸显了中国建国初期的重工业极其落后,选项C表述正确。选项A,虽对,但不是本题之核心;选项B、D表述错误,与题意无关。

:C

14.一份《新闻简报》中写道:“广东连县星子乡田北社水稻亩产6万多斤的大卫星,广西环县又放出了13万斤的卫星来。”这则报道反映的时期应是

A.农业合作化时期B.“大跃进”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中国建国后错误的探索

:抓关键词,“两广水稻亩产数万斤,大放卫星”,很明显属于年的大跃进时期,选项B表述正确。

:B

15.18世纪末,法国*民高唱《马赛曲》走上前线抗击外敌入侵,取得了瓦尔密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发生在

A.吉伦特派统治时期B.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D.拿破仑统治时期

:法国大革命

:抓关键词,“马赛曲”“瓦尔密战役”发生在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故选项A表述正确。选项B,代表大资产阶级、自由派贵族;选项C代表中小工商业者;选项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A

16.“每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法则,就可以完全自由的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就可以完全自由的以自己的勤奋和资本与其它任何人即任何阶层的人的勤奋和资本相竞争。”提出上述自由放任主义的是

A.弗兰西斯·培根B.亚当·斯密

C.霍布斯D.伏尔泰

:世界近代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抓关键词,材料表述的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兴起后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由亚当·斯密提出,故选项B表述正确;选项A,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代表;选项C,为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代表;选项D,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领袖人物。

:B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新的工业群包括

A.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B.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煤炭工业

C.纺织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D.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端,以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为主,故选项B、C、D表述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电力工业发端,以电器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为主,故选项A表述正确。

:A

18.年,原棉几乎占美国出口的50%,其中大部分运往英国,而在运往英国的原棉中76%来自美国南方各州。棉织品一般占英国出口的48%,其中输往美国的占33%。据此可知

A.棉花是内战前美国经济的支柱

B.奴隶制是南方棉花种植园的基础

C.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的生命线

D.英国工业革命与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有密切关系

:近代英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抓关键词,“年”表明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原棉主要运往英国,英国的棉织品主要运往美国,表明英美两国之间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故选项D表述正确;选项A、B、C与题意偏离。

:D

19.华盛顿会议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进行了调整。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加深

C.对*备竞赛有所限制D.美日同盟得到加强

:一战后的国际会议

:选项A,表述错误,华盛顿会议并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九国公约》反而使中国处于被割宰的局面;选项B,表述错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得到缓和;选项C表述正确,《五国海*协定》是现代第一个裁*会议,对英美日法意五国的海**备有所限制;选项D表述错误,英日同盟解散,美日之间并没有结盟;

:C

20.“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下列各项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宗旨的是

A.年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府首脑会议宣言

B.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宣言

C.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年里约热内卢宣言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选项A,侧重于*治领域的合作;选项B,侧重于经济领域的合作;选项C,是欧洲*治经济领域的合作,标志着欧盟成立;选项D,里约宣言主要通过国际宣言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故选项D正确。

:D

以上选择题部分,除第11题较偏之外,其余都在《北京博飞中古史、中近史、世界史精讲》中有所体现。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被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

回答: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抗战的表现。(15分)

: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面对日*侵略的反应

:对于材料题,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一,看脚注,了解出处;其二,看设问,提取关键词;其三,看材料,抓要点。其四,答案要点化,条理化。而此四项基本原则为做题之常规思路,作用并非等同,因题而异。如本题,第二项原则最关键,即“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抗战的表现”。事实上,本题与《北京博飞历史问答题分类汇编》之“探索革命编”中第11题“简述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面对日*侵略的反应”(P38)及其相似,且要点全面且准确。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

①国民*府实行不抵抗的妥协*策,致使东北三省在半年内沦陷;

②中共发表宣言谴责日本侵略,并派遣干部到东北组建游击队从事抗日活动,在年合并为东北抗日联*,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

③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积极抗日;

④部分爱国将领积极抗战,如东北*将领马占山在黑龙江抗战;

(2)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后:

①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率领19路*积极抗战,全国人民积极支持抗战;

②年宋庆龄和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要求国民释放*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正当权益;

(3)年日*攻占热河后:

①中国*民在长城一线积极抗战,如宋哲元等;

②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员吉鸿昌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收复多伦;

(4)年日*制造华北事件后:

①国民*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策,对日态度趋于强硬;

②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府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2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实际上,探险的不同动机交织在一起,并彼此强化······当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年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答道:“基督教和香料”。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一,作为上述海洋的宗主和统治者的两位陛下今后对哥伦布阁下赐以他个人以及靠自己的技巧在这些海中发现而且获得的一切岛屿和大陆的海*司令。

其次:国王和女王陛下对哥伦布阁下赐以上述他在海中所发现或获得的一切大陆和岛屿的钦差和最高总督;要他总辖其中每个地方以及任何地方并指派充任各种官职的人员,而两位陛下则享有遴选他们认为最合适者的权力。

再次:在此后赐予哥伦布的上述海*司令辖境内从一切购买、交换、发现或得到的珍珠或宝石、金银、香料以及其他任何种类、形式和名称的货物上,同意都归他管并自留十分之一,即计算在这方面的一切费用,再从整个的纯益中把其余的九成交给两位陛下后,同意他自己留下的这十分之一并随几意来使用这一部分。

--------西班牙统治者与哥伦布签署的《圣塔菲协定》(年4月17日)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班牙统治新发现土地的基本原则(9分)

:新航路开辟

:第一步,看材料: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动机,从材料一末尾直接找到“基督教和香料”,相对简单;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答案在《北京博飞世界史精讲》第一章第一节“新航路开辟”(P3)

第二问,看材料,答案从材料中来。材料分为三段,很明显第二问答案为三个要点,逐句概括即可。

(1)①传播基督教的需要;②对香料的需求;③对*金的需求;④传统商路被阻断造成的商业危机;⑤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等

(2)①西班牙国王是一切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

②西班牙国王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土地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司令可以指派其他人员管理。但国王仍保有任命他人管理的权利;

③哥伦布享有新发现土地所产生财富的十分之一,剩下的九成全归国王所有。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30分。

23.说明宋元时期内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并评价*道婆的贡献以及历史作用。(30分)

:宋元时期棉纺织业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本题考查点相对较小,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有三问,第一,宋元时期的棉纺织业发展概况,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宋元时期,对象--棉纺织业,而棉纺织业包括棉纺织业技术、棉花种植情况等;第二,对*道婆贡献的描述,主要是改良棉纺织业技术,以及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棉纺织业的发展作用主要针对商品经济、衣料来源、经济重心南移;可参考《北京博飞中古史专题之经济史》(P5)

:(1)情况:①棉花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北宋时期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南宋时期扩张到江南广大地区;元朝时期,棉花种植已经遍及整个南方;

②出现了新的纺织工具,纺织技术广泛推广:南宋时出现了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元代民间纺织能手*道婆从海南学习了先进的棉纺织业技术带回松江;

③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江南的一些小镇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2)评价:*道婆是我国民间优秀的纺织能手,她把从海南九黎族人民学习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使松江成为全国的的棉纺织业中心,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3)影响:①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②棉布取代了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来源;

③棉布更能防寒保暖,因此发展棉纺织业,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江南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促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4.简述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府实行的经济*策和措施的内容以及作用。(30分)

:国民*前期巩固统治的措施

:本题考察点相对过小,即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府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经济*策及其作用,且难度不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答案要点不全,所以对于问答题要点的记忆尤为重要,详细内容可参考《北京博飞中近史精讲》第一章第一节(P55-56)

:(1)内容:①整顿税制,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改变了重叠征税的弊病,增加了*府的财*收入;

②控制金融,国民*府先后设立了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银行,改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

③改革币制,实行法币*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生产复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农业、交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进步;

消极作用: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发展,美国资本在华经济资本急剧增长,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完成了战略转折。从战争双方的角度,结合具体史实,指出战略转折得到实现的*治、*事条件。(30分)

:二战期间实现战略转折的背景

:本题属于最难的,关键是搞清“*治条件”“*事条件”的含义:*治条件指的是*治制度、*治措施、*治领袖;*事条件指的是*事战略、*事武器、*事物资、*事领袖等等;其次,是要了解清楚三大转折性战役的具体过程;详细内容可参考《北京博飞问答题分类汇编》之“世界史战争编”(P73)

(1)*治条件:

①从法西斯国家来看:德意日三国都采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措施,导致国内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出现*治危机;

②从反法西斯国家来看: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体,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各战略转折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治基础;

(2)*事条件: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致命的危机是德*陷入两线作战,西线遭到英法等国的钳制,东线对苏联的作战受到寒冷气候、地形不熟等因素的影响,还包括德国元首希特勒错误的战略战术的干预,而苏联战前已经得到德国进攻的情报,有一定准备,而且苏*用人得当,指挥正确,如朱可夫元帅;

②北非阿拉曼战役:意大利*事装备数量、总兵力、技术装备远远落后于英国,而且*事战斗力极差,其次德*主要兵力集中在苏德战场上无法自拔,虽然有隆美尔这样的名将也回天乏术,因此英国占绝对优势;

③中途岛海战:日本被美*切断战略物资来源,主要兵力陷入中国战场,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事先掌握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