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雅尔塔会议看美苏英如何牌局角力
TUhjnbcbe - 2024/2/3 17:23:00

雅尔塔会议:看美、苏、英如何牌局角力?

关键词: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体系”

前言

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联三国领袖在雅尔塔里瓦几亚宫内举行了一次首脑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

这次会议,制定了二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方针,为“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界名画”前排由左至右分别为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

一、雅尔塔会议

每逢大战之后,世界秩序都会有所变化,开会是协调各种利益的常用手段。雅尔塔体系替代的是一战后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早的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在欧洲范围内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而在17世纪中叶,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它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奠基石。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也建立起区域范围内的朝贡体系。但在两次鸦片战争后,朝贡体系瓦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之中。

那么雅尔塔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这就得说回雅尔塔会议。

这场会议就犹如一场牌局,牌局的主角——英、苏、美三方——各有手牌,以及不同的目标。

▲雅尔塔里瓦几亚宫曾是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因年在此召开雅尔塔会议并签署密约而闻名全球,目前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有时会用作举行国际会议。

英国丘吉尔试图维系旧时代的利益:保持欧洲的均势,英国世界商业帝国和殖民地帝国的地位。

对于丘吉尔来说,这场会议或许令他很憋屈。

他很清楚当时世界的客观情况:*事权力和战略决定权已到了斯大林和罗斯福手中,他甚至感觉自己是同盟中的弱势群体。另外,他也隐隐预感到,二战后大英殖民帝国恐怕要接受更猛烈的民族独立风潮。

相通的意识形态以及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令丘吉尔想联合罗斯福来实现目标。可罗斯福也狡猾,他怕斯大林感觉到被盎格鲁撒克逊人“针对”后不利于美国,所以当丘吉尔与斯大林唇枪舌战,罗斯福却在旁边看热闹,并不给丘吉尔拉偏架。

可丘吉尔毕竟也不简单。斯大林开玩笑说丘吉尔是“那种你一不小心,就会从你口袋里拿走你身上每一个硬币的人,一分钱他都不会放过”。

▲图为电影《至暗时刻》正式海报。而丘吉尔也被戏称为“剪刀手”的创始人。

二、罗斯福希望斯大林早日开辟远东战场

事实也如此。凭借帝国余晖,丘吉尔用巴尔干的利益与斯大林交换希腊。因为希腊是丘吉尔不能放弃的权力范围,否则斯大林便可借助希腊进一步插手苏伊士运河,帝国明珠印度和帝国孩子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殖民地,以及其商业贸易路线就会面临风险。

除了希腊外,丘吉尔还为波兰“牵肠挂肚”。不仅是因为在二战前英国许诺“保护”波兰,结果英国的绥靖令波兰灭亡,丘吉尔要为逃往英国的波兰流亡*府说句话,找回点面子。更重要的是苏联的扩张威胁到英国国策“大陆均衡”,为此他不能让斯大林轻易独吞波兰。

可是斯大林会同意吗?

显然不会。斯大林要的是地缘安全:波兰、中欧和巴尔干,以及东北亚地区都要纳入其势力范围。

斯大林的确有实力要如此高的价码,毕竟他拥有当时世界最强陆*,且已开*到距离德国首都柏林不满60公里的郊外。

▲苏联领袖斯大林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在二战中牺牲的确非常之大。年8月,丘吉尔对斯大林说,如果匆忙开辟跨海登陆作战,会给英*造成巨大伤亡。斯大林不屑的说,红*每天几乎都有1万人的伤亡,并放下“不敢冒风险,就别打仗”的话。这也是斯大林要价的底气。

罗斯福何尝不为太平洋地区大量美*的牺牲而着急呢?这一点他能理解丘吉尔。所以罗斯福希望斯大林早日开辟远东战场。这也成为斯大林的重要砝码。

当然斯大林也不是没有弱点。

首先,他知道,别看罗斯福嘴上迎合着自己,但必须时刻警惕英美合谋,何况苏联此时也快打不动了。

其次,波兰对于苏联来说,是必拿之地,完整且独自拥有。一方面卡廷惨案的事儿早晚会真相大白,这涉及苏联的荣誉问题;另一方面,苏联需要一个“强大且独立”的波兰为其把守西侧大门。为此,斯大林认为希腊和巴尔干问题上可以与英国妥协。最终,斯大林同意组成联合*府,但要把在英国的波兰流亡*府排除出去。

▲德国赔偿和占领区问题也是三人争夺的焦点。图为盟*对德*战后的占领。此外,三国还背着中国,将外蒙古和中国东北的利益作为筹码交换。

三、英苏美三方达成协定

最后,他需要谨慎对待未来的竞争对手美国。他有两手牌需要和美国玩。

其一,远东问题上,罗斯福有求于他。斯大林也觊觎东北亚利益许久。但他选择暂时忍住自己的想法,因为一方面这会暴露弱点,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日*进一步消耗美国。而日俄年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还有2个月才到期,且德国这边战局还未结束。最终,斯大林承诺德国战败后3个月对日宣战。

▲东北亚地区可是自沙俄以来这位北方大熊挥之不去的念想。日俄战争后战败的俄国丢掉了这里的利益,故一直希望报日俄战争雪耻。图为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定《朴茨茅斯和约》。

其二,是未来问题,罗斯福对联合国问题最上心,因为这是掌控未来的关键。斯大林也不是为了眼前三瓜俩枣就忘乎所以的主儿。他表示同意加入联合国,且对联合国五常拥有一票否决权深表认同,但在代表席位上与美国产生不同意见。他建议自己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有一票。

可是,美国可不允许苏联在联合国问题上胡来。

因为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着眼于二战后新世界的利益:改变旧时代格局。这就需要让联合国为新旧世界霸权国家接受。

当然罗斯福也有底气。相较于苏联的最强陆*,美国在二战期间下饺子般造了艘航母,其中舰队级的大型航母就27艘。罗斯福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其优势在未来转化为利益。

▲罗斯福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且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雅尔塔会议的结果,牵涉美国国内万波兰裔选民和太平洋战争中牺牲*兵的家属的选情。会议结束后两个月,罗斯福因年老疾病缠身去世。

面对斯大林的“胡来”,罗斯福打趣地说,“那么美国的50个州岂不是都得加入?”丘吉尔对联合国最初是不上心的,但看着他俩在此问题上站在了一起,因此也表示可以接受。最终,苏联让其内部拥有更强发言权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拥有联合国席位,英国则趁机报上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表示支持斯大林。罗斯福最终也勉强接受。

罗斯福之所以如此急迫让联合国板上钉钉,一方面担心苏联不参加会削弱联合国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他可不想重蹈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一战后的覆辙。最终罗斯福在联合国议题上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最终,三位大佬心满意足地拍了几张合照,协议也随电波传向世界各地。

英苏美三方能够最终达成协定,调和各自的矛盾,是因为三方格局最容易形成整体形势的稳态,彼此制衡。

:《全球通史》《世界历史大辞海》《世界近代史辞典》

1
查看完整版本: 雅尔塔会议看美苏英如何牌局角力